昆山市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
地址:昆山市开发区南浜路688号电话:0512-57725216
传真:0512-57725216
街拍已成为一种时尚文化,但其引发的侵权问题从未间断。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56.6%的受访者认为商业步行街街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。关于整治街拍、偷拍的侵权行为,70.9%的受访者建议平台设置侵犯隐私、肖像权的投诉入口,提升投诉反馈效率;29.3%的受访者建议限制商业街拍行为,对拍客发放街拍许可证。
链接:
https://guancha.gmw.cn/2023-11/28/content_36994996.htm来源:光明网
在网红街区、商区,常见一些将镜头对准时尚人士尤其是年轻女性的街拍摄影师,这些摄影师大致分为两类:一类是承接品牌方邀请或个人写真的商业摄影师,照片用于企业宣发或由被摄者本人使用;另一类是蹭拍模特、拍摄路人的“野生”摄影师,多数情况下他们往往未经许可就随意拍照。这种无视他人隐私的街拍方式,让很多人感到不适。正如新闻中一位受访者所说的:“看到有人举着相机对准那个路口,他可能没在拍我,但是我会觉得很不舒服,没有人会想要这样被拍摄。”未经许可的街拍像是一种“扫射”,人们不知自己何时会成为目标。
这种不适,准确来讲是人们对隐私权受到侵犯的一系列不安全感:他到底拍了什么照片?是抱着什么目的拍的?这些照片会流向哪里?如果对镜头或周遭环境不敏感,无法发现被拍,又该怎么及时维权?
一些街拍照片流向了会员制街拍论坛和街拍网站,近年来随着网络治理,很多类似网站已经关停,然而如今搜索关键词仍能看到,它们的首页都是一些正常的商业街拍,然而二级页面内,充斥着镜头对准女性的“软色情”照片,照片被配以吸睛标题发布,详情只有充了会员才能看。这种违背公序良俗的所谓街拍,既侵犯个体隐私权,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。
除了在法律上进行规范,要让街拍能够良性发展、促进社会共识的建立,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。今年九月,中央网信办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重申要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,提出网站平台要完善分级分类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处置举措。在这个意义上,新闻中七成受访者建议的“平台设置侵犯隐私肖像权投诉入口”,或许可作为网络端的治理尝试之一。
拍摄他人肖像照,不能默认他人是同意的。对于街拍摄影师而言,需时刻牢记“尊重”二字,考虑被摄者的感受。尊重被摄对象是摄影师的重要品质,同样是记录人事物的真实瞬间,有了充分尊重这一前提,当摄影师举起相机时,相机对被摄者来说也不再是富有攻击性的“武器”,在镜头之下也必定会更加放松、自然。尊重不仅是向外的道德责任,更是对自身职业或爱好、对摄影艺术的内化的尊重。